缥缈旅行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旅游攻略

文章内容

林则徐墓_林则徐墓在哪

tamoadmin 2024-08-11
1.福州最有名的是什么2.永泰县历史3.林则徐的主要人生经历是什么?4.福建省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哪些?5.解惑:福州为什么叫榕城6.福州名胜古迹对联,记得

1.福州最有名的是什么

2.永泰县历史

3.林则徐的主要人生经历是什么?

4.福建省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哪些?

5.解惑:福州为什么叫榕城

6.福州名胜古迹对联,记得写出处

7.福州市有什么名胜古迹

林则徐墓_林则徐墓在哪

林则徐生于乾隆五十年,历经嘉庆、道光两代,咸丰登基后不久病故。 他从政为官四十年,先后担任多职,但他的正直清廉,不仅为他的人民所敬仰,并赢得“林青天”的美誉,就连他的敌人,也不得不钦佩他的品德和贡 献。第二次战争的罪魁英国人包令这样评价林则徐 :“忠诚地、几乎不间断地为他的国家服务了36年。在社会生活中,他以廉洁、睿智、行为正直 和不敛钱财而著称。”

林则徐一生在 14 个省担任过 多种官职 , 他的非凡之处 , 是时时处处都表现出一丝不苟的责任感。 有了责无旁贷的献身精神 , 办法总比困难多。当时有人评价林则徐 “ 无一事不认真 , 无一事无良 法 ’ , 这话千真万确。 虽然林则 的实干精神挽救不了清王朝砚灭的命运 , 但林则徐弹精竭虑地干成的每一件实事 , 在局部上 , 在具体问题上 , 都给国家 , 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则是不可否认的。我们所处的时代与林则徐时代根本不同 , 但林则徐的实干精神 , 却永远也不会过时。林则徐每任一职 , 每做一事 , 从来没有敷衍马虎过。 实干加智惠, 贯穿于林则徐为官从政的全过 程 , 绒者说林则徐的一生就是实干加智慧的一生。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被称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强迫外国商人交出,并将没收于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由头。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1850年11月22日,民族英雄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万古流芳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北京天文台1996年6月7日发现的小行星(国际永

逝世住所

久编号7145)命名为“林则徐星”。

林则徐退休之后,欲与北京任京官的长子同住,因买不起京中住宅,最终回到福州住在父亲购置的旧屋中。其故居云左山房,又称七十二峰楼,他把新疆带回的七车书册,皆藏在里面,从此,过住平淡的生活。

咸丰帝继位后,因洪秀全等组织的拜上帝会正在准备起事,咸丰帝下旨求贤以对付太平天国,大学士潘世恩、通政使罗惇衍、两名尚书孙瑞珍、杜受田力荐林则徐。

可是林则徐根本未康复,疝气不时发作,结果他要躺在特制的卧轿,由福建、广东山区,一路直达广东,到潮州时,开始严重下痢,到了普宁,已病入膏肓,不得不暂住普宁行馆。最后林则徐在儿子林聪彝及幕僚刘存仁陪同下,于道光三十年十月十九(1850年11月22日)辰时,指天三呼“星斗南”之后,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六岁。

林则徐墓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马安村的金狮山麓。墓用三合土筑造,为四层台结构。墓地离市区4公里。

福州最有名的是什么

福州是具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光秀丽、名胜众多,古迹棋布:

1、名山:鼓山、旗山、青芝山、石竹山、白岩山、方广岩、雪峰山、瑞岩山、五虎山、碧岩、姬岩、莲花山等。

2、名寺:涌泉寺、西禅寺、林阳寺、崇福寺、地藏寺、法海寺、万福寺、云居寺等。

3、名墓:王审知墓、李纲墓、林则徐墓、严复墓、陈宝琛墓等。

4、名园:西湖、南公园、烟台山等。

5、名塔:白塔、乌塔、罗星塔、瑞云塔、三峰塔、金山塔、千佛陶塔等。

6、名桥:万寿桥、回龙桥、龙江桥。

7、名居:林翰尚书故居、郑振铎故居、陈绍 宽故居、林觉民故居等。

目前,福州市文物古迹属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林则徐墓、华林寺大殿等2处。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鼓山摩崖石刻、瑞岩弥勒造像、林则徐祠堂、枯木庵树腹碑、三峰寺塔、龙江桥等45处,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39处。

永泰县历史

很多地方啊!!

福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山青水秀、风光绮丽,名山、名寺、名园、名居繁多,独具滨江滨海和山水园林旅游城市风貌。目前,福州拥有平潭海坛、鼓山、青云山、十八重溪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市著名的历史古迹有150多处。其中,林则徐墓、华林寺、乌塔、鼓山摩崖石刻、马江海战纪念馆、马尾船政遗址、福清弥勒岩、闽侯昙石山文化遗址、罗源陈太尉宫等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福州碑林”的鼓山摩崖石刻、江南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华林寺、“天下四大名碑”之一的“恩赐琅琊王德政碑”、被称为书法艺术瑰宝的李阳冰乌山摩崖石刻、记载明代郑和航海史料的“天妃灵应之记碑”、被誉为中国金石史上奇迹的雪峰寺“树腹碑”等也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福州闽江、乌龙江穿城而过,河汊纵横,湖塘相连,独具江南水城的神韵。现有各类园林37座,市区内河42条,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了一幅清秀迷人的画卷。近年来,我市新建了闽江公园、金山公园、船政文化主题公园等10多个各具特色的生态休闲公园,建成西湖及周边、闽江两岸灯光夜景工程,改造了晋安河公园等一批公园景区,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宜居、休闲的良好环境。福州也是全国三大温泉区之一,温泉分布广、埋藏浅、流量大、水温高、水质好,有着“浴在福州”的美誉。“王凤朝阳生丽水,九龙经脉出金汤”,正是对福州温泉的生动写照。

人文古迹西禅寺 文儒坊 先薯亭 安民巷 吉庇巷 郎官巷 廨院 法堂 严复墓 状元峰 黄巷 听水斋 大雄宝殿 香积厨 光禄坊 涌泉寺山门 地藏寺 宫巷 杨桥巷 万象亭 钟楼、鼓楼 圣箭堂 王审知墓 万福寺 福州九仙观 凤山寺 福州藏经殿 昙石山遗址 琉球墓园和琉球馆 鼓山涌泉寺 瑞云塔 芹壁村

自然风光青云山 石竹山 天门山峡谷 百漈沟 琅岐岛 姬岩 鼓山 五虎礁 罗汉泉 金刚腿 龙头泉 半洋石帆 醉石 福州森林公园 望龙台公园 绝顶峰 海坛风景名胜区 三十六脚湖 青龙瀑布 石牌洋景区 龙凤头(龙王头)海滨浴场 黄檗山 赤壁 晦翁岩 弥勒岩 董奉山 乌山 于山 长泰国家森林公园 皇帝洞 三叠井森林公园

林则徐的主要人生经历是什么?

永泰县的历史

早在新石器晚期,就有人类在本土活动,这是形成永泰县土著民族的基础。东晋“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迁入永泰县,人口逐渐繁衍增多。唐代建县前设永泰镇,镇址大樟。唐永泰二年(766)析侯官县西乡、尤溪县东乡置永泰县,以年号永泰为县名,雅称永阳。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因避哲宗陵讳改名永福县。元、明、清一直沿用。民国3年(1914年),因与广西省永福县重名,又恢复旧名永泰县。

本县隶属各代不同,唐属长乐郡。闽王延政,改属东都。宋属福州。元属福建行省福州路。明清属福建省福州府。民国3年废府属东路道;同年改属闽海道;16年道废直属省辖;23年属第一行政督察区;24年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32年复归第一行政督察区管辖。

1949年8月15日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仍沿其旧。1950年属闽侯专区,1956年改属晋江专区,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1959年复属闽侯专区(11年闽侯专区改称莆田地区),1961年划为18个人民公社,11年至1983年属莆田地区;1983年划归福州市,划为21个人民公社。年实行政社分开,各公社分别改为乡(镇),共设2个镇19个乡,后陆续将7个乡改镇。

福建闽县历史

汉建安元年(196年)置侯官县,属会稽郡南部都尉。晋太康三年(282年)侯官析置原丰、温麻县,三县同属晋安郡。南朝梁天监中年间(502-519年)侯官、原丰合并为东侯官。隋开皇九年(589年)复名原丰。十二年(592年)改名闽县,属建安郡。唐武德六年(623年)闽县析置侯官、长溪、新宁(长乐)、温麻(连江)县。贞观五年(631年)侯官又并入闽县。武周长安二年(702年)复置侯官县。永泰二年(766年)划侯官西部地置永泰县。贞元元年(785年)划北部地置梅溪场(后为闽清县)。元和三年(808年)侯官并入福唐县,元和五年(810年)复置侯官县,闽县和侯官县同属福州。五代晋天福六年(941年)改闽县为长乐县,翌年又恢复原名,时属长乐府。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闽县析置怀安县,侯官、闽县、怀安三县同属福州。元属福州路。明万历八年(1580年)怀安县并入侯官县,自此闽县、侯官两县并立,同属福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府废,翌年两县合并,各取首字定名为闽侯县。1913年闽县、侯官县并为闽侯县,属东路道(闽海道)。民国31年(1942年),析县治部分区域设福州市政筹备处,从此县市分治。1944年改名林森县。

1949年8月16日解放,1950年复名闽侯县,属闽侯专区。1956年3月直属省辖,8月改属福州市(或说,1958年属福州市)。1959年复属闽侯专区。11年划属莆田地区(闽侯专区改称莆田地区)。13年归福州市。

县治先后设于福州西涧、义序、尚干、螺洲,10年县人民 *** 驻地由螺洲镇迁至甘蔗镇。

闽侯原闽县部分宋时分为12都,元、明两代分为凤池西、凤池东、晋安东、晋安西、高盖南、高盖北、崇善东、崇善西、开化东、开化西、赞贤、安仁12都,清代仍沿其旧;侯官县部分宋、元、明、清均为桂枝、东孝悌、西孝悌、胜业、修仁、永安、东太平、西太平、石门、五芝10乡;怀安县部分宋时分为感应、崇业、灵山、八座、承平、移风、积德、侯官、同乐东、同乐西10乡,元代仍沿其旧。民国24年并为鼓山、南港、凤山、大湖4区。民国34年区署撤销,辖27个乡(镇)。

1949年划为开闽、马江、闽亭、扈屿、尚干、南港、南屿、侯官8镇和松鼓、双岳、平远、西豹、净屏、金山、凤冈、小南、穆源、桐口、九凤、关源、甘蔗、白沙、洋箬、大湖、双大、双湖、义序、螺洲、四维、城门、永胪、嘉登、凤港、江滨、竹岐、东汶、大北、小北、江南、江北33乡。1955年4月,义序、吴山、盘屿、阳岐4乡划归福州市。1956年划为城门、马尾、南屿、白沙、尚干、雪峰、石牌7个区。

永泰姓薛的历史

薛姓始祖奚仲,因分封在薛国而得姓,以封邑名为氏,得姓始祖为黄帝之子禺阳第十二世孙奚仲,后人有以国名为氏。

部分后裔为虞舜后裔孟尝君(田文)之后。薛姓发源地有山东济宁、滕州,山西运城(古河东薛氏)。

薛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8位。薛氏以山西、江苏、陕西、河北、福建等省为多,这几个地区的薛氏占到中国汉族薛氏人口的63%。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薛氏人口增至为720余万,占全国人口的0.53%,为排行第35位的大姓。起源一源于任姓,出自黄帝之幼子禹阳在颛顼帝时的封地任,属于以居邑为氏。

相传薛氏先祖最早源自古代任姓部落,是人文始祖黄帝的后裔。据史籍《元和姓纂》、《新唐书》、《通志》等记载,黄帝一生共有二十五子,成年后皆以德行出众,受封为十二个不同的姓族,散居于各地。

其中幼子禹阳在颛顼帝时受封于任(今山东济宁任城),而为任侯。禹阳之裔孙以邑为氏,形成任姓,其后任姓几经发展壮大,人才兴旺,支系庞杂。

[2] [3] 《左传》滕侯、薛侯争长(隐公十一年),薛侯曰:“我先封!”鲁隐公畏惧诸多任姓封国势力,派羽父对薛候说“不敢与诸任齿”,即不敢与诸任争论,表示敬服。禹阳的第十二世孙奚仲,是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因其精工巧思、发明车辆有功,被大禹任命为车正(官名),专门管理天下车辕之事,奚仲因此也被视为车的创造者,受后人仰慕。

车辆的发明与使用大大加快了中华文明的步伐,大禹赐封奚仲以薛(今山东藤州)为邑,称薛侯。奚仲家人闻讯都以此为荣,不少人甚至索性以薛为氏,表示纪念,是为薛氏之始。

后来奚仲曾一度迁居于邳(今山东枣庄薛城官桥镇,一说微山湖地区)。[4] 薛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凡六十四世,有史可记的世次为:畛→初→厉侯陵→宣武侯房→哀侯褒→庄侯元→平侯贵→昭侯直→襄侯夷→桓侯辨→康侯安兴→定公箱→恭侯尚→景侯魏→宣侯伯勤→简侯文欢→惠侯夷黄→灵侯英→文侯俱→隐侯清→愍侯洪→薛公。

到了战国末期以后,薛地的地位日渐下降,最后变为一个村落。而薛国族人辗转迁徒,始终不忘先祖列宗,后以国名为姓氏,仿薛公子登,多称薛氏。

起源二源于妫姓,[5] 出自虞舜裔孙齐国丞相田婴的封地薛,属于以居邑为氏。孟尝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其父就是在周郝王姬延五年(齐宣王田辟疆九年,公元前310年)出任齐国宰相的田婴,他曾被齐威王田因齐封于薛(今山东滕县),也就是故薛国之地,因此他也被称作薛公,号靖郭君(一作静郭君)。

田婴逝世后,田文袭封,仍以薛地为食邑。后田文病逝,无能的诸子们争位,乱成一团,结果被齐、魏两国联手共灭之。

至秦王嬴政灭六国后,薛国故地被秦国设置为薛郡,田文的后裔彻底失却封地,子孙分散各地。汉朝以后,直至魏、晋时期均设为薛县,最后到隋朝时期被废黜,成为滕县领属之地。

西汉初期,田文之孙田国、田陵迁徙到竹邑(今安徽宿县)居住,并以故封邑命氏,遂改田氏为薛氏[6] 。起源三源于匈奴族,出自汉朝时期匈奴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部族,又称胡。战国时匈奴开始与中原各接触,其后长期影响中原各地,直至南北朝后期,匈奴之名逐渐消失。

通过战争、和亲和关市,匈奴在很多方面接受了汉文化的影响。关于匈奴薛氏来源,因史料不详,今已无从查考。

仅在史籍《魏书·裴庆孙传》中记载。[7] 吐京,在今山西石楼西北部十五公里处。

匈奴最先活动于今蒙古高原一带,东汉时期因内讧分成南北二部,南匈奴后来南下附汉,并几经辗转最后定居于今山西离石一带。由于长期与汉族人杂居生活,交往密切,南匈奴各部逐渐放弃原来的游牧生活转而农耕定居,出现汉化趋势,至魏晋时,甚至纷纷改用汉姓,匈奴民族薛氏也形成于这一时期,后逐渐汉化。

[8] 起源四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叱干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9] 叱干氏源于鲜卑拓拔部叱干氏族,亦称薛干氏。

鲜卑族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部族之一。曹魏后期,拓跋鲜卑兴起于西部,降服了濡源西部直至五原的诸部落,建都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其首领力微遣太子入魏朝聘,长期留居洛阳达十七年(公元261~277年)。

晋怀帝司马炽执政时期(公元306~311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猗卢受晋封为大单于、代公。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年(公元376年),拓跋鲜卑的代国被苻坚所灭,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拓跋·硅复国,并改国号为魏(北魏)。

这一时期,尤其是北魏统治的一个半世纪中,鲜卑族进一步吸收汉文化,渐与汉族人融合。至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进一步强化统治,巩固,争取中原汉族地主支持,增进胡汉融合,北魏孝文帝决定顺应形势,推行一系列的汉化改革,要求朝廷上下“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强令鲜卑族人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迅速汉化,并将本民族的二三字以上的复姓改为单音汉姓,如皇族拓跋氏改为元姓,独孤氏改为刘姓,“其余所改,不可胜纪”。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改姓浪潮中,叱干部遂改为薛,成为薛氏成员之一。[10] 起源五源于突厥族,出自唐朝时期突厥薛延陀。

福州的历史简介

福州,有福之州,因城内有屏山、乌石山、于山三山鼎立,别称“三山”;又由于自宋代以来,人们在城内外广植榕树,绿荫满城,又称“榕城”;此外又有“合沙”“东越”“左海”等别号。

“福州小吃”是福州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和影响与福州菜一样引人注目。太平燕、太极芋泥、鱼丸、等享有盛誉,台湾同胞有句口头禅:“鱼丸,燕丸,扁肉燕,男女老少吃不厌。”

19年福州市饮食(集团)公司美食园制作的“扁肉燕”和“太极芋泥”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老辈福州人有句话叫“七遛八遛莫离福州”。

意谓福州饮食的风味独好,乡人不忍离去。 1.鱼丸 2.太平燕 3.锅边糊 4.芋泥5.光饼 6.线面 7.粿 8.春卷 9.肉丸 10.烰油?11.蛎饼市标——“三山一水”雕塑:市树——榕树:福州植榕,古已成风。

市果——福桔:福州盆地盛产柑桔,尤以桔子为最市花——茉莉花:福州特产,产量和质量都居全国之首。民间工艺品——“福州三宝”、“榕城三绝”:传统工艺品脱胎漆器、牛角梳、纸伞被称为“福州三宝”。

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寿山石雕与脱胎漆器、软木画被誉为“榕城三绝”。传统艺术——闽剧、评话、十番:闽剧又称“福州戏”。

饮食文化——以福州菜肴为代表的闽菜福州拥有平潭海坛、鼓山、青云山、十八重溪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市著名的历史古迹有150多处。

其中,林则徐墓、福州华林寺、乌塔、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马尾船政遗址、福清弥勒岩、昙石山文化遗址、罗源陈太尉宫等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福州碑林”的鼓山摩崖石刻、江南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华林寺、“天下四大名碑”之一的“恩赐琅琊王德政碑”、被称为书法艺术瑰宝的李阳冰乌山摩崖石刻、记载明代郑和航海史料的“天妃灵应之记碑”、被誉为中国金石史上奇迹的雪峰寺“树腹碑”等也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

福州的历史

福州市简称榕,因市区内有许多古榕树,也称榕城,邮政编码: 350000,电话区号: 0591。为福建省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北纬25°15′-26°39′,东经118°08′-120°37′。东濒东海,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北、西、南三面分别与宁德市、南平市、三明市、泉州市、莆田市接壤,市人民 *** 驻地鼓楼区乌山路。现辖五区、六县、两个县级市和一个经济区,即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马尾区、晋安区5个区,闽侯县、连江县、罗源县、闽清县、永泰县、平潭县6个县,福清、长乐2个市和琅岐经济区。全市土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43平方公里,2004年底建成区面积165.66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为66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43万人,全市户籍人口609.39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70.85万人。全市设34个街道办事处、105个镇,48个乡(含2个民族乡和马祖乡),2795个村(居)委会、社区居委会。 福州历史悠久,夏代属扬州地域,殷商为七闽之地,战国时归越国,秦时为闽中郡,汉高祖封闽越王,唐玄宗是设福州都督府,为福州命名之始。福州宗教文化丰富,有“佛国”之称,重点佛教寺院有6座(涌泉寺、西禅寺、林阳寺、地藏寺、万福寺、雪峰寺),为全国城市之最。 福州背山依江面海,气候宜人,地理环境优越,有榕城、温泉城之雅称,还有“江南胜地”之美誉。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9度左右,最佳的旅游季节为每年的四至十一月。 名山有鼓山、旗山、青芝山。名墓有王审知墓、李纲墓、林则徐墓。名园有西湖、南公园、烟台山等。名塔有白塔、乌塔、罗星塔、瑞云塔、三峰塔。名桥有万寿桥、回龙桥、龙江桥。名居有林翰尚书故居、郑振铎故居、陈绍宽故居。

福建省福清市的历史

地域大镇 一都镇地处福清市西北部,连接三地,北靠闽侯县,南邻莆田市,西接永泰县。

全镇有国土面积108平方公里,是福清市第二国土面积大镇。一都有山地面积15万亩,耕地面积8100亩,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福清市发展山地农业经济的重点镇。

2006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74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47亿元,财政总收入1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96元。 历史名镇 一都镇辖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28个自然村,总人口11000多人。

一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福清市历史上唯一的状元黄定(南宋乾道年间状元)是一都人的骄傲。

1958年前,一都属永泰县管辖,因地理位置在永泰最靠东方向,排名永泰“三十六都”第一,故称“一都”。1958年后,由于“”大炼钢铁,福清木材匮乏,一都被划归福清管辖。

1994年12月,撤乡建镇。改革开放以来,有数千一都籍乡亲闯荡海内外打拼创业,在经济、政治、法律、金融等领域颇有建树。

他们中有的荣任福清世联会副,海外新侨中的南非、菜索托等地福清同乡会领导大多是一都籍乡贤。近年来,广大一都籍乡贤以振兴家乡经济为己任,在国内各地兴办企业,全方位参与祖国、家乡的经济建设,为家乡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水果重镇 一都的山区气候特征明显,雾多昼夜温差大,适合水果生产,是福州市名优水果示范基地。主要水果品种有枇杷、青梅、脐橙、水、杮子、黑李等品种。

特别是以“果大、色艳、肉厚、汁多、味美”享誉国内外的福建省名牌农产品“融都枇杷”是一都人引以为傲的特产, 2006年枇杷种植面积达4.5万亩,产值突破9000万元。 旅游新镇 一都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旅游丰富。

有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城堡式山寨---东关寨,有始建于南宋年间集宋、明、清三代古建筑艺术的协济庙,还有状元厝、张百万宅等;宋代文豪欧阳修溯闽江考察经一都挥笔留下的“遗照台”和“三生石”笔迹崖刻;有人称“小武夷”的位于东山村的石门坑;有后溪的“东方第一漂”以及待开发的后溪森林公园;有闽委游击队主要活动据点,1931—1932年 *** 福建省委临时办公地点,可开发为红色旅游景点的罗汉双福寺革命遗址;有尚待开发的拥有上百个奇异景观的位于一都原始森林深处的龟湖风景区等,这些旅游吸引了省内外众多游客慕名前来观光旅游,初步形成了一都作为旅游休闲胜地的声势。并正在科学规划,挖掘开发,积极推介。

福建省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哪些?

林则徐于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8月30日)出生在福建侯官鼓东街(今福州市鼓楼区)一个下层封建知识分子的家庭里。父亲林宾日,以教读、讲学为生。仅靠父亲教私塾的微薄收入无法维持生活,于是,母亲用手工劳动来分担家庭的困窘。

在科举时代,林则徐的父母指望自己的儿子能在仕宦之途发达上升。林则徐性聪颖,在4岁时便由父亲“怀之入塾,抱之膝上”,口授四书五经。

在父亲的精心培育下,较早地读了儒家经传。嘉庆三年(1798年),他14岁中秀才后就到福建著名的鳌峰书院读书,受教于具有实学的郑光策和陈寿祺。在父亲和亲友的影响下,开始注意经世致用之学。

嘉庆十一年(1806年),林则徐担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专责处理商贩洋船来往、米粮兵饷的文书记录。那时厦门的走私问题严重,历任厦门海防同知皆是贪官污吏,外商贿赂成风,无人打击走私。林

则徐见识到问题、烟贩伎俩,开扩视野。其任内他得到汀漳龙道百龄和福建巡抚张师诚赏识,张师诚招他成自己的幕僚。

解惑:福州为什么叫榕城

1、古田会议旧址(1929年)、2、泉州清静寺(宋)、3、福州华林寺(宋)、4、泉州

寺(宋至清)、5、南安市郑成功墓(清)、6、泰宁县尚书第建筑群(尚书第)(明)、

7、福州林则徐墓(1826年)、8、长汀县革命旧址(1929年)、9、厦门陈嘉庚墓(1953年)

、10、莆田木兰陂(北宋)、11、惠安县崇武城墙(明)、12、泉州洛阳桥(宋)、13、泉州

天后宫(清)、14、莆田释迦文佛塔(南宋)、15、泉州清源山石造像(老君岩造像)(宋)

、16、南安市九日山摩崖石刻(宋)、17、德化县屈斗宫德化遗址(宋)、18、泉州伊斯兰教

圣墓(明)、19、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汉)、20、莆田元妙观三清殿(宋)、21、厦门、龙

海青、白礁慈济宫(宋)、22、东山县关帝庙(明)、23、漳州石牌坊(明)、24、福建土楼

(华安县二宜楼)(清)、25、福清市瑞岩弥勒造像(元)、26、晋江市草庵石刻(元)、2

7、福州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昭忠祠(清)、28、厦门胡里山炮台(清)、29、晋江市安

平桥(南宋)

第五批(2001、6、25院批准,共16个,另3个为合并):30、福州祟妙保圣坚牢塔(乌塔

、五代)、31、罗源县中房乡陈太尉宫(清)、32、福州马尾福建船政建筑群(清)、33、福

州鼓山摩崖石刻(宋至清)、34、福建闽侯甘蔗昙石山遗址(新石器)、35、仙游枫亭天中万

寿塔(宋)、36、泉州府文庙(宋)、37、南安蔡资深故居(清)、38、漳州步文区江东桥(

宋)、39、漳浦赵家堡(明)——诒安城(湖西堡)(清)、40、漳州文庙(明)、41、永安

安贞堡(清)、42、、建阳水吉黑瓷窑址(宋)、43、顺昌宝山寺大殿(元)、44、三明三元

区万寿岩遗址(旧石器)、45、连城四堡书坊建筑(明清)、合并三个:1、泰宁县尚书第

建筑群(明)、2、泉州清源山石造像——与老君岩合并——(宋)、3、福建土楼——与二宜

楼合并(明清)

福州名胜古迹对联,记得写出处

福州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门户,也是福建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更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福州人口众多,是福建第一大侨乡。福州有个别称叫做“榕城”,那么,福州文化叫榕城呢?一起随我去 福州文化 中看看。

福州民风淳朴,文化昌盛,素有“海滨邹鲁”之美誉。早在三国两晋时期,严高、虞愿、江淹等名流已在福州推广中原文化。唐年间,福州就设立书院庙学。韩愈曾称赞:“闽越有长才、秀民通文书,与上国齿”,认为福州文化水准可与京都长安相媲美。宋代,福州的文化更为发达,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就开设在巢经楼,石鼓书院亦被称为海内四大书院之一。

 明清以来,福州更是名人辈出。民族英雄林则徐、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最早大量译介西方文学作品的林纾、戊戌六君子林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林觉民、方声洞、马尾船政的兴办者沈葆祯、民国时期海军元老萨镇冰、国民林森等均出生于福州;着名作家学者更是灿若繁星,其中林白水、郑振铎、冰心、庐隐、胡也频、邓拓等在文学史上均有一定地位。

 当代,福州还涌现出高士其、陈景润、侯德榜等着名的科学家、数学家。现在目前,福州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有50余人,居全国各大中城市前列。

 福州风光秀丽、名胜众多,早在1600多年前,西晋尚书郎郭璞在《迁城记》中就有“左旗右鼓,全国二绝”记载,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名山有鼓山、旗山、青芝山、石竹山、白岩山、方广岩、雪峰山、瑞岩山、五虎山、碧岩、姬岩、莲花山等。名寺有涌泉寺、西禅寺、林阳寺、崇福寺、地藏寺、法海寺、万福寺、云居寺等。名墓有王审知墓、李纲墓、林则徐墓、严复墓、陈宝琛墓等。

 名园有西湖、南公园、烟台山等。名塔有白塔、乌塔、罗星塔、瑞云塔、三峰塔、金山塔、千佛陶塔等。名桥有万寿桥、迥龙桥、龙江桥。名居有林翰尚书故居、郑振铎故居、陈绍宽故居、林觉民故居等。现在目前,福州市文物古迹属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林则徐墓、华林寺大殿等2处。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鼓山摩崖石刻、瑞岩弥勒造像、林则徐祠堂、枯木庵树腹碑、三峰寺塔、龙江桥等45处,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39处。

 福州为全国三大温泉区之一,是世界上久负盛誉的温泉名城,它不仅以温泉集中市区中心为世界各大中城市所罕见,且泉脉广、水量大、温度高、质量好而驰名遐迩。现在福州各大酒家、饭店、宾馆都设有温泉沐浴,中外游客来到福州都以进行“温泉员为快”。

 福州市区是全国着名的侨乡。福州籍海外华侨约85万人。福州与台湾一水相连,平潭距离台湾最近处仅73海里,连江距马祖最近处仅8000公尺,福州至基隆149海里,朝发夕至。目前全市有台属15万人,台湾岛讲福州方言的居民有61万人,他们都想回故乡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和投资办厂,为福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客源。

 “榕城”之名因为福州榕树较多,但是它也是市级行政中心啊,福建是福建,所以叫福州,但是榕树较多,这就是福州叫榕城的原因。

福州市有什么名胜古迹

浙江温州江心寺 长与流芳,一片当年干净土

宛宛浮玉,千秋此地妙高台

江西南昌滕王阁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何如

南昌百花洲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江西庐山绝顶 足下起祥云,到此者应带几分仙气

眼前无俗障,坐定后宜生一点禅心

江西吴城望湖亭 地以人传,溯自周郎习战,苏子题词,仙吏将才,千古各成奇

迹 天留我住,放教彭蠡风帆,匡庐瀑布,水光山色,一时都入壮观

九江庚楼 半壁江山,六朝雄镇 一楼风月,几辈传人

九江浔阳酒楼 世间无此酒 天下有名楼

九江烟水亭 请看世事如棋,天演竞争,万国人情同剧里

好向湖亭举酒,烟波浩渺,双峰剑影落樽前

江西大庚挂角寺  那堪吟白傅诗,琵琶人老,枫荻秋声,叹几个迁谪飘零,相逢处且休说故宫繁

华,他乡沦落  此便是邯郸道,虽梦初醒,黄梁久熟,觉毕生功名富贵,霎时间都付与微茫烟

水,缥渺江波

广州白云山 海上生明月 山中有白云

广州云泉山馆见山风山水乐水似隐非隐仙非仙

肇庆市鼎湖山庆云寺钟楼山气半归湖泪雨涛声遥答渡头钟

肇庆鼎湖山半山亭客游图画里僧语水去间

到此处才进一步愿诸君勿废半途

九龙青山禅院十里松杉围古寺百重云水线青山

白云白鸟飞来去青史青山自古今

上海豫园湖心亭野烟千叠石在水渔唱一声人过桥

上海豫园得月楼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

上海陈公祠  昔时未读五车书,雅量清心,温如玉,冷如冰,是大将实是大儒,使天下

讲道论文人愧死  此日竟成千载业,忠肝义胆,重于山,坚于石,忘我身不忘我主,任世间

寡廉鲜耻辈偷生

江苏扬州平山堂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岭壑尤美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扬州史可法墓心痛鼎湖龙,一寸江山双血泪魂归华表鹤,二分明月万梅花

扬州史可法祠殉社稷在江北孤城,剩水残山尚留得风中劲草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

上梅花

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老臣心

江苏清江禹王台洪水想当年,幸怪锁洪湖,十万户饭美鱼香,如依夏屋清时思俭德,祝神来清浦,

千百载永勤沐泽,共乐春台

苏州虎丘白居易祠唐代诗人,李杜以还,惟有几篇府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

苏州范仲淹祠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观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苏州张旭祠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兑传八法酒狂称草圣,满常风雨,岁时宜奠三杯

苏州网师园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苏州沧浪亭短艇得鱼撑月去小轩临水为花开

苏州闲吟亭千朵红莲三尺水一弯明月半亭风

南京莫愁湖胜棋楼烟雨湖山六朝梦英雄儿女一枰棋

人言为信,我始欲愁,仔细思量,风吹皱一池春水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如何结局,浪淘尽千古英

南京清凉山六朝金粉微风后一味清凉上月时

无锡蠡园景宜楼烟水老渔情,任凭人事沦桑,且消受物外田园,眼前风景湖山故乡好,占得天然图

画,更近傍旧卢门巷,黉舍弦歌

无锡梅园客为坝上寓公,到此好吟千树雪我是江南驿使,折来聊寄一枝春

镇江金山江天一览亭天镜照晴空,谪仙去后来坡老石钟留胜迹,小姑依旧对彭郎

镇江挹江亭来时觉幽奥到此豁心胸

徐州留侯祠五世报韩终有恨一时兴汉本无心

湖南长沙屈原祠痛饮读离骚,放开今古才子胆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

长沙屈原贾谊二公祠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骚可为经,策可为史,以天行地大文章

湖南桃源县陶渊明祠六前学种先生柳岭上长留处士坟

湖南桃源县桃花源山绝境此何来,版图原非刘氏土避秦电休问,世家本属晋时人

湖南岳阳岳阳楼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

湖南宝庆双清亭云带钟声穿树出风摇塔影过江来

长沙城心阁四面云山都到眼万家灯火最关心

湖南岳阳小乔墓铜雀锁春风,可怜歌舞楼台,千古不传奸相冢杜鹃啼落月,也为英雄夫婿,三更犹

吊美人魂

湖北武汉黄鹤楼对江楼阁参天立全楚山河缩地来

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黄鹤楼一览亭大江东去千峰翠爽气西来两袖青

黄鹤楼太白亭揽胜我长吟,碧落此时吹玉笛学仙人渐老,白头何处觅金丹

景点上联下联

福州鼓山地出灵泉润海表天生石鼓镇闽中

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

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年年坐冷山门,接张

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甚私来由

福州西湖李纲祠进退一身关社稷英灵千古镇湖山

福州西湖开化寺桑柘几家湖上社芙蓉十里水边城

福州乌山琵琶亭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福州林则徐墓风清华表翔无鹤,云护佳城关玉鱼百丈松楸驯鹿土,千秋佳节卧牛眠

福州洪塘金山寺日夜长浮,不用千篙争上水乾坤屹立,独能一柱砥中流

福建连江百洞山初地引人徐入胜好山一望始开怀

莲岫耸奇观,喜百洞垒垒,从此振衣绝顶虎门留战绩,叹大江滚滚,更谁击楫中流

福建永泰方广岩石室云开,风大地山河三千世界水帘风卷,露半天楼阁十二栏干

厦门浪屿日光岩浪击龙宫鼓风敲梵刹钟

厦门太平岩石为迎宾开口笑山能作主乐天成

厦门中岩中隐春深飞野鹤岩泉石瘦响寒林

厦门集美鳌园花草春常在虫鱼万象观

乔木认前痕,劫后能酬经始志菁莪期远荫,老来犹报济时心

福建郑成功祠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江山,为天下读书人顿增颜色驱外夷出境,自壁千秋新事

业,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

邵武熙春山放开眼孔,看晓日才上,夜月正圆,山雨欲来,溪云初起洗净耳根,听林鸟争啼,寺钟

荅响,渔歌唱晚,牧笛催归

武夷山小桃源喜无樵子复观奕怕有渔郎来问津

武夷山石湖涧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应山色水色、烟霞色,皆空

福建晋江县草庵万石峰中月色泉声千古趣八方池里天光云影四时春

晋江五里桥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

福建惠安崇武古城嘘吸沧溟涵地脉吐吞日月镇天池

漳州南山寺石骨金身何处来,无始无终自在慈云法雨从空下,亘天亘地悠然

漳州白云岩书院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

福建漳浦县海月岩石佛海气凝云,云气结成罗汉泪月光映水,水光返照菩提心

福建龙海木棉庵明千秋大义为国家除奸

浙江杭州西湖岳坟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

杭州西湖岳飞庙爱国尽忠,武穆英灵长在旧容新貌,西湖美景增辉

奇祸陷风波,南宋山河才半壁精忠贯日月,西湖俎豆足千秋

杭州西湖秋瑾墓丹心应结平权乐碧血常开革命化

化身作自由神,姓氏皆香,剑花飞上天去呕心为长吉语,龙鸾一啸,诗草还让君传

杭州西湖灵隐山龙涧风迥,万壑松涛连海气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杭州西湖灵隐天王殿峰峦或再有飞秋,坐山门老等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杭州西湖烟霞洞倘他日蜡屐重来,须记取山中松径携一片红云归去,莫错认世外桃源

杭州西湖冷泉亭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

杭州西湖韬光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杭州吴山城隍庙八百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

杭州刘庄春水船如天上坐秋山人在画中行

杭州龙井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杭州云栖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杭州净慈寺云间树色千花满竹里泉声百道飞

杭州西湖楼外楼客中客入画中画楼外楼看山外山

杭州苏公祠欲共水仙荐秋菊长留学士住西湖

杭州西湖孤山寺不雨山常润无云水自阴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明月自来去空潭无古今

绕廓荷花三十里拂城扬柳一千株

杭州西湖湖心亭台榭漫芳塘,柳浪莲房,曲曲层层皆入画烟霞笼别墅,茑歌蛙鼓,晴晴雨雨总宜人

杭州西湖秋月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杭州放鹤亭水青石出鱼可数人去山空鹤不归

杭州四照阁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浙江普陀山兰若即清,竹林亦静诸天不老,大地皆春

浙江永嘉东山张园池楼面壁拓幽居,一角永嘉好山水筑楼存古意,千秋康乐旧池塘

景点上联下联

黄州赤壁月色如故江流有声

铜琶铁板,大江东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安徽安庆大观亭倚槛苍茫千古事过江多少六朝山

安徽凤阳谯楼王孙不归,芳草何曾歇城廓犹是,白云无尽时

安徽石矶太白楼吾辈此中惟饮酒先生在上莫题诗

公昔登临,想诗境满怀,酒杯在手我来依旧,见青山对面,明月当头

山东济南趵突泉画阁镜中,看幼作神仙福地飞泉云外,听写成山水清音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北京韩愈祠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

北京陶然亭烟笼古寺无人到树倚深堂有月来

长戈满地,一亭独幽,客子河梁携手去把酒问天,陶然共醉,西山秋色上衣来

北京颐和园涵虚堂碧通一径晴烟润翠涌千峰宿雨收

北京颐和园谐趣园西岭烟霞生袖底东洲云海落樽前

北京颐和园养云轩天外是,烟波宛转云中开翠幕,山雨霏微

北京潭柘寺题弥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北京碧云寺恐坏云根嫌地窄喜看山色放墙低

河北山海关孟姜女庙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海水朝(潮),朝朝(音召)朝(潮),朝(音召)朝(潮)朝(音召)落浮云长(涨),长长

(音常)长(涨),长(音常)长(涨)长(音常)消

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十年幕府悲秦泪一卷唐诗补蜀风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成都武侯祠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心悬八阵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目击三分鼎,东连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躬

重庆寺云间天上顶上园光

四川乐山凌云寺秋云留远寺明月照深林

峨眉圣积寺半天开佛阁平地风人家

峨眉洪椿寺意静不随流水转心闲还笑白云飞

四川新都桂湖秋色横眉,桂树丛中招隐士湖光照面,荷花香里坐诗人

四川眉山三苏祠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广西桂林独秀峰五咏堂户外一峰秀窗前万木低

异代景前修,想石榻摊书,竹林怀友新堂还旧观,对半潭秋水,一柱奇峰

桂林桂山书院桂林无杂木山水有清音

贵阳城北关头桥说一声去也,送别河头,叹万里长驱,过桥便入天涯路盼今日归哉,迎来道左,喜

故人见面,握手还疑梦里人

陕西苏武庙三千里持节孤臣,雪窖冰天,半世妆来赢属国十九年托身异域,韦鞴毳幕,几人到此悔

封侯

陕西潼关华岳三峰凭槛立黄河九曲抱关来

陕西汉中天汉楼到此最高,看芳树春流,一览兼收秦蜀景何须更上,诵好山云影,五言已尽宋元诗

西安古寒窑十八年古井无波,为从来烈妇贞媛,别开生面千余载寒窑向日,看此处曲江流沙,想见

冰心

云南昆明西山高山仰止疑无路曲径通幽别有天

昆明西山飞云阁半壁起危楼,岭如屏,海如镜,舟如叶,城廓村落如画,况四时风月,朝

暮晴阴,试问古今游人,谁领略万千气象九天临绝顶,洞有云,崖有泉,松有涛,花鸟林壑有情,

忆八载星霜,关

河奔走,难得栖迟故里,来啸傲金碧湖山

昆明华亭寺 听鸟说甚 问花笑谁

昆明华亭寺钟楼 绕寺千嶂,松苍竹翠 出门一笑,海阔天空

昆明黑龙潭 两树梅花一潭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昆明翠湖公园海心亭 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 何时闲了,与明月对影而三

昆明太华寺 一幅湖山来眼底 万家忧乐注心头

于山

一名九仙山。在福建福州市中心。相传战国时古民族“于越”

氏的一支居此而得名。全山面积11.9公顷,形如巨鳖,最高点鳌顶峰海拔58.6米。山上原有揽鳌亭、倚鳌轩、步鳌坡、接鳌门等六鳌胜迹,还有九日台、集仙岩、平远台、狮子岩、炼丹井、九仙洞等二十四景。现存庙字有万岁寺、戚公祠、大士殿、九仙观等。有宋至近代摩崖题刻一百多处。碑廊陈列有宋、元、明、清历代碑刻。

大士殿

一名观音阁。在于山山顶。原为宋嘉福院遗址,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改建为万寿亭,内供“万寿无疆”穹碑,为州城百官祝釐之所。乾隆二年(1737年)改为大士殿。辛亥革命光复福州战役,以于山作为总攻阵地,革命军前敌总指挥部设在殿内。1911年n月9日拂晓,革命军在此开火为号,炮打将军署和旗兵聚居的旗下街,们获将军朴寿,杀于殿西丹井附近,殿内有乾隆“御题大士出山图”碑刻,叙述观音菩萨“从男变女”的故事。

定光塔

俗称白塔。在于山西麓。砖构,七层八角,高41米。初建于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据碑刻记载,在辟基时发现一颗光芒四射的宝珠,故名。初为环木的六层楼阁式砖木塔。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被雷火焚毁,二十六年(1548年)重建,把残存砖轴内削低四分之一,木梯改装在砖轴内,成为砖塔。唐代原木塔的石座尚存。塔南定光塔寺,唐天枯二年(公元905年)创建,两年后,为祝贺朱温即位,改名万岁寺,俗称白塔寺。现存殿字均清代重建。

戚公祠

在于山白塔寺东。戚继光(1528—1587)明代杰出军事家。

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率兵支援福建抗倭,在宁德横屿、福清牛曰、莆田林墩打了三次大胜仗。班师回浙时,福州官绅在于山平远台设宴饯别,勒碑纪功。后人在台旁建祠,后废。现祠是1918年重建。祠厅建在石岗上,旁有五株苍松,前为平远台,岗台之间跨有天桥;厅东怪石迭垒,中有一石如榻,上镌“醉石”二字,相传为戚公醉卧处。石畔为醉石亭,亭北有蓬莱阁,又有榕寿岩、补山精舍诸胜。

于山摩崖刻石

在于山上。有宋至近代摩崖题刻一百余处。主要集中在鳖顶峰、戚公祠、蓬莱峰、金粟台等处。其中有宋代元绛的“金粟台”篆书,明代张讳的“平远台”行书,督舶太监尚春的诗刻,清代官府镇压农民起义领袖蔡牵、朱愤的纪事刻石等,都具有艺术和史料价值。

寺铁佛

在福建福州市经院巷。寺建于梁大情二年(公元548年),初名灵山,唐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改今名。铁佛迭掌盘足坐于莲台上,外披泥贴金,法相庄严。高5.3米,人立其肩,手摸不及顶。铸建年代未见文献记载,明中叶以前,曾被误认为后唐年间王审知所铸的三万斤铜佛,后才发现非铜实铁,曾异撰联云:“古佛由来皆铁汉,凡夫但说是金身”。清初《榕城纪闻》云: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四月初一日,重建铁佛殿,在佛座下开出银塔一座,上题:“宋元丰癸亥正月初一日立,刺史刘瑾。”据此,铁佛当铸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是研究古代冶炼技术的实物例证。

乌石山

简称乌山,又名道山。在福建福州市中部,与于山东西相对,乃城内三山之一。游览面积11.9公顷,最高点香炉峰(桃李石)海拔86.02米。怪石嶙峋,林荫壑胜,环山寺观栉比,山间亭榭交错。有三十六奇景。唐代即为游览胜地。其中天章台、冲天台、霹雳岩、天台桥等六处,均属三十六奇;1955年修建了三座不同形式的亭子:居东的八角亭,即唐宋八大家曾巩为之作记的道山亭;居中的方亭,为纪念明代抗倭保城有功的黎鹏举而建,名黎公亭;居内的圆亭,则纪念陈振龙从吕宋引进番薯种,名先薯亭。此外,还有沈公祠、道山观、弥陀寺、吕祖宫等。

乌石山摩崖题刻

在乌石山上。岩石巉崎,洞壑清幽,摩崖题刻二百余处,分布全山各角落,以邻霄台、天章台、道山亭等地较为密集。著名的为唐大书法家李阳冰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所书的篆书《般若台》,以及宋代程师孟、陈襄、朱熹、梁克家等人的题刻。元代间有用蒙文书写的。明代多诗刻,其中太监的题刻为清人所不取,《乌石山志》均未收录;但对研究明代太监活动,特别是督舶太监的活动,颇有史料价值。

西湖

在福建福州市区西北隅。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郡守严高凿引西北诸山之水聚此,为农田灌溉之用。五代闽时,在湖滨建水晶宫,此后渐成为州人游乐场所。宋辛弃疾词云:“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因而有小西湖之称。1914年辟为公园,当时可供游览的陆地面积仅54.3亩,解放后几经扩大,已达215.15亩。湖中有开化、谢坪、窑角三屿,湖滨有荷亭和大梦山,以柳堤和玉带、飞虹、步云三桥通联,构成一幅整体画图。园中浓荫覆盖,幽香阵阵,更有宛在堂、桂斋等占迹掩映其间,湖面轻舟碎影,水谢卧波,湖光山色,令人陶醉。福建省博物馆设在园中。

大梦山

一名廉山。在福建福州市西湖之滨。广袤2华里,高不及40米。旧时,苍松蓊郁,排翠崇冈,轻风徐拂,远近闻声。”大梦松声”为福州西湖前八景之一。今则松竹滴翠,花木似锦。山巅有大梦山亭,东南麓有行磴引入山洞府,盘旋而上,可登亭凭眺全湖景色。环山麓一带地势迂回,西南有乎章池等古迹,系元末平章陈友定西肢园遗址,南为明代薛家池馆遗址,东为明礼部侍郎萨琦祠堂,内有养龙、玉井、沙帽三池,1957年合并改建为福州动物园。园内有熊猫馆、猛兽舍、水族廊、海豹池、猴山、象园等等,收罗珍禽异兽颇多。西隅有游泳池等。

西禅寺

原名长庆寺。在福建福州市西郊怡山。离城约3公里。怡山形如“飞凤落坡”,又名凤山。原为南朝梁炼丹士王霸所居,唐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建冲虚观祀之。后废弛。咸通八年(867年)延佛教徒居之,后两年改名清禅,不久又改延寿。后唐长兴四年(933年)改名长庆,俗称西禅。占地约100亩,大小建筑物四十多座,大部分是清光绪年间微妙禅师往海外募金重建。规模雄伟,清末列福州五大禅寺之一。垣内寄园,花木似锦,尤擅池馆之胜;垣外有古荔百余株。寺僧年年举办荔枝会,吟诗作画,“怡山啖荔”成为韵事。

华林寺大殿

在福建福州市区北部,屏山南麓。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吴越国王钱氏尚割据福州,其臣下鲍脩让为郡守,在此建寺。初名“越山(屏山)吉样禅院”,明正统间赐额,改名华林寺。原有殿、法堂、环峰亭、绝学寮等,均早废。仅存大殿,单檐九脊顶,面阔三间,进深四间,虽历经明清两代重修,其主要梁架、斗栱等还是初建时原物,保存唐宋建筑风格,为我国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构建筑,是研究古建筑的珍贵实物资料。

江心公园

在福州市台江江心中。面积3公顷,形若巨舟卧于碧波上,原名三县洲,系由泥沙冲积而成。此洲北面波涛滚滚,百舸争流;南面则风平浪静,水清如镜;地处闹市之中,而无车马喧哗之扰。15年在此筹建江心公园,环洲砌以石驳岸,以原有三株老榕为中心,栽种花木五万株,建有榕树坪、金鱼馆、临江亭、钓鱼台、品茶轩、游泳场等,颇具规模。1982年正式开放。

严复墓

在福建福州市郊阳岐村。清宣统二年(1910年)严复生前所营建,以石构为主,形如扶臂椅,碑书“清侯官严几道先生之寿域”,两侧有云龙柱一对,墓前横屏书“惟适之安”,规模不大,结构大方。严复(1853—1921)字几道,号又陵,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早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光绪三年(1877年)留学英国,历任天津水师学堂总教习、总办、资政院议员。辛亥革命后,任北京大学校长。曾翻译赫胥黎《天演论》等,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基础。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翻译家。

张经墓

在福建福州市西郊原厝村黄店山。张经(1492—1555),明抗倭将领。字廷彝,号半洲,侯官(今福州市)人,进士出身,官至兵部尚书。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负御倭全责,总督诸军,次年在浙江王江泾大捷,称军兴以来战功第一,但被严嵩羽党赵文华篡功诬陷,被害京师。万历中其孙伏阙鸣冤,始昭雪,赐祭葬于此。黄店山古称芋坑山,地处闽江之滨,山明水秀。墓为白石结构,自麓至半山有十三层宽阔石台,深515米,左右分立翁仲、望柱以及马、狮、虎、羊等石兽,雄伟壮观。山麓原有“东南战功第一”石坊,民国间被军阀拆除,台石亦被盗窃。1963年重修其主要部分。

林阳寺

一名林洋寺。在福建福州市北峰山区,距市中心19公里。寺在瑞峰之麓,据宋《三山志》记载,后唐长兴二年(公元931年)置。名林洋院。明《闽都记》称为后晋天福元年(公元936年)创建。明初废,万历四十年(1612年)重建,改为寺,后又废。现存寺院为清光绪间鼓山涌泉寺住持古月禅帅募资重建,称林阳寺。整组建筑群大体仿效鼓山涌泉寺,亦以天王殿、大雄殿、法堂为中轴主体建筑,左右峙立钟鼓两楼。旁衬禅堂、僧室、客厅等,规模雄伟,为当时福州五大禅寺之一。寺西有南朝陈水定四年(公元560年)隐山禅师藏骨塔。

林则徐墓

在福建福州市北郊马鞍村的金狮山麓,面对五凤山。林则徐(1785—1850)是我国清代民族英雄。字少穆,侯官(今福州市)人,嘉庆进士,历任巡抚、总督。力倡禁烟,道光十九年(1839年)任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严令英美烟贩缴出237万斤,在虎门当众销毁。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他团结军民打退英军进攻。由于清廷妥协求和,被革职充军新疆。后起用任云贵总督。1849年因病辞职回籍,次年又奉命赴粤,病死潮州,归葬于此。墓为三合土结构,宽13.2米,深24.6米,为四层台,墓前有狮子一对。道光六年林则徐为其父母所营建,计六圹,他自己夫妇及弟夫妇均附葬。墓前有御赐碑文和祭文青石碑两座。

林则徐祠堂

在福建福州市澳门路。祠门向东,第一道为屏墙,左右设两边门,额题“中兴宗衮”、“左海伟人”。第二道为牌楼形墙,设一大门,额横书“林文忠公祠堂”,进门为一条石铺通道,左右分列青石文武翁仲及马、羊、虎等。道半跨有三楹仪厅,厅后通道直达碑亭。碑亭为正方形,内立三座青石碑,成品字形。一为圣旨,一为御赐祭文,一为御赐碑文,均林则徐卒时所赐,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建祠时补镌。词厅在碑亭北侧,外有围墙,厅正中把林则徐遗像,楣上挂道光帝御书“福寿”匾额等。亭后有两座三间排平屋,东西相对,中隔一堵花墙,均作客厅用,再后为一列曲尺形双层楼房,北楼计九间排,西楼三间排原供家族子弟攻读之用,内有“丰井”古迹。1982年冬辟为林则徐纪念馆。

欧冶池

又名剑池。在福建福州市区北部鼓屏路东。相传春秋时欧冶子铸剑于此,故名。据宋《三山志》记载:“唐元和中僧惟斡浚池,得铜剑、刀环数枚,送武库。当时,冶灶犹有在竹林间者。”古时,池周回数里,池畔有冶山、利泽庙、剑池院、五龙堂、欧冶亭等,均废。宋黄裳《欧冶池》寺云:“惟有越山池尚在,夜来明月古犹今。”明张时彻《剑池燕集》诗云:“岩畔紫芝开几许,与君今夜泛瀛洲。”现在池面仅存数亩,1983年重浚,并恢复部份亭榭。

罗星塔

俗称磨心塔。在福建福州市东南21公里处马尾港的罗星山宋柳七娘建。据《闽部记》载:七娘岭内李氏女,育色,里豪谋夺之,抵其夫于法,谪死闽南,七娘斥卖其产入闽,捐资造塔,以资冥福。”明万历间塔毁,天启间(1621—1627)徐■倡议修复,重建为七层八角石塔,高31.5米,耸立港口。清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两军即齐塔下开火。当时马江两岸十三乡人民。展开了反侵略斗争。1964年经过大规模修缮,罗星山也辟为公园。

金刚腿

在福建福州市闽江下游闽它镇对岸(长乐县地),距市区30公里,处在两岸山岩裸露、江流曲折、河道深窄的地段。金刚腿是一条形如巨人腿脚的大石条,从山麓一直伸剑江面。腿卜中空如桥梁,腿部翘起,靴底悬空,靴长约1米,满生青苔,极其逼肖壮观,为闽江七景之一。半山岩壁上还有古代石刻“金风濯足”四字。乘船出入闽江的人。部为这天然巨石所吸引。据传金刚腿原有一对,另一只已被开建造肆万寿桥。金刚腿是江水和海水的分界处,每当溪洪与海潮相遇时,浪涛冲击,更是奇观。

南公园

在福建福州市区东南。占地20.000平方米。清初为靖南王耿精忠别墅。湖塘台榭,擅林泉之胜。光绪间辟出部分地建左宗棠词堂,1912年改为公园。有桑柘馆、荔枝亭、藤花轩。望海楼诸胜。近年又依其曲折湖塘垒砌堤岸,围以栏杆,井在湖上修造两座石拱桥,其中一座从湖畔山石洞接通湖心小岛的凉亭,成为游览中心。临湖建双层楼船,登船台凭眺,全园景色尽收眼底。园旁影剧场也是公园旧地。

马江昭忠祠

在福建福州市马尾港的马限山麓,依山傍水,面对罗星古塔。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为纪念中法战争马江海战阵亡烈士而建。前后两进,正厅及两院祀殉难官兵796人,前厅有石碑一方,记海战经过。祠西为墓园。1920年重修,将墓园的九垄合为一丘,重立墓碑,上书:“光绪十年七月初三日马江诸战上埋骨处”。伺前有老榕两株,清幽肃穆。一九八三年重修,墓园增设池馆亭榭,词内陈列马江海战文物。

闽江金山塔

在福建福州市西郊8公里闽江西港。江心突起一阜,削拔寻丈,形似“印浮水面”,有砥柱中流之势。宋元年间建一座七层八面的实心石塔,高不及10米。塔周环构庵堂,古人以其比拟镇江的金山,故有小金山之称。后庵堂被山洪冲毁,或改建为文昌祠,或改建为塔江楼,历代更迭不常。现存的金山塔寺为1934年重建。塔前有一座殿,塔后有一层楼,左右各有一间斗室。所有楼阁均四面开窗,占地虽小,有外景可惜,环境颇为清幽。一水奔流,九山环抱,向为游览胜地。明代抗倭名将张经,少时曾在此读书,明莆田学者林兆恩(龙江)也曾借室著述。“塔影玲拢映绿波,金山事迹见诗歌”,弹丸之地,却流传不少名人韵事。

闽王德政碑

在福建福州市庆城寺(路)闽王祠内。闽王王审知(862—925),唐末割据福建,五代时封闽王。治闽三十九年,对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颇有功绩。后世誉称“开闽王”。此地原为他的故宅,闽亡,后晋开运三年(公元946年)改为庙祀。自宋至清,每年立春日,郡守都率群僚来词取土捏制春牛,发动春耕。碑全称《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高4.9米,宽1.87米。唐天祐三年(公元906年)于兢撰,王倜书。碑文记述审知家世及其治闽前期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贸易情况,是研究五代史的重要资料。祠内还有北宋开宝七年(公元4年)所立的《重修忠懿王庙碑铭》、《乞土胜地》等碑。

闽王王审知墓

在福建福州市北郊战坂乡莲花峰的斗顶山。王审知(862—925)字信通,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唐末,从其兄王潮起兵,入据福建,封闽王。他治闽三十九年,促进了福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墓原在凤池山,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迁葬于此。莲花峰是郡城主峰,旗鼓分列,面对五虎,气势宏伟。陵园内原有殿堂牌坊以及莲花、永兴两院(寺),闽亡,均废。明宣德四年(1429年)又遭屯军盗掘,今仅存三层坟台及翁仲、石兽等。台上有两座并列的长方形砖墩,1981年重修,发现墩下为墓室,左室有闽王墓志铭,右室有夫人任氏墓志铭,均翁承赞撰。墩后围有坟壁,上为封土,封顶有唐闽忠懿王墓碑,是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重修时所立。

迥龙桥

亦名飞盖桥、沈公桥。在福建福州市郊闽安镇邢港上。建于五代年间,四墩五门,花岗石砌造,长66米,宽4.8米,墩为两头尖船形,墩间各铺石梁板五条。桥上护有石栏杆,栏柱36根,柱首雕刻有雄狮、海兽、莲花等,造型古拙生动。南宋淳祐间重修后,改名为飞盖桥: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镇官沈某重修,改名沈公桥。现存结构多为唐宋时期遗物。“闽中桥梁甲天下”,但五门以上唐桥尚属罕见,是研究福建古代造桥技术的重要实物例证。桥的两端各有庙亭一座,均清代重建。西北端为玄帝亭,旁立宋观文殿学士郑性之所书“飞盖桥”和清“沈公桥”石碑,东南端为圣王庙,内祀齐天大圣,重檐九脊顶,背负盘石山,拾级登山,可观赏邢港九曲、七星献寿等景致。

桂斋

在福建福州市西湖荷亭侧。清道光八年(1828年),林则除了父忧在籍守制,倡议重浚西湖。浚湖工程结束,利用节余在荷亭北皇华亭故址建宋李纲祠堂(今废),并在祠旁架屋三椽,植桂两株,取李纲晚年住所名称,亦叫桂斋。咸丰元年(1851年)即林卒的次年,6月12日,州人士遵林遗嘱奉其像祀于此。民国间在斋旁建室一间,称“林文忠公读书处”,并新建一座禁烟亭。

烟台山

在福建福州市区闽江南岸,梅坞与麦园顶中段的藤峰。因元末至清初设有烟墩以为报警之用,故名。1962年建为公园。园内有长廊、茶室、阅览厅、游泳池等。穿插种植木棉、南洋杉、美洲松等名贵树种。由于一阜临江,地势较为高峻,视野开阔,能纵览榕城全貌。北望三山两塔雄峙;俯瞰闽江航运繁忙;更有万寿、闽江两座大桥,宛若长虹。夏晚江风习习,远眺万家灯火,犹如繁星点点,是消暑胜地。山麓梅坞,古时种植万株梅树,有“琼花玉岛”之称。明徐熥曾留下“十里花为市,千家玉作林”佳句。清初毁于战火,现在已是市肆林立。

崇福寺

在福建福州市北岭下,距城约8公里。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7年),原名崇福院,后废。明末清初重建,至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始具规模,后逐渐发展,梵宫林立,殿宇巍峨,至清末成为福州五大神寺之一。寺在象峰之麓,冈峦环抱,松柏参天,有清涧一曲绕寺而过,环境十分清幽。现存殿宇,多为光绪年间所重建。

崇妙保圣坚牢塔

俗称“乌塔”,误称“净光塔”。在福建福州市区乌石山东麓,五代闽永隆三年(公元941年)闽王王延曦为自身及眷属、臣下祈福,在唐代净光塔遗址上兴建。原造九层,未完工,延曦被杀,闽亡。现存塔为八角形,七层檐,高35米,用花岗石砌造。转角设倚柱,每层叠涩出檐。第一层开一门,其余各层开二门,不设门的地方都设佛龛。塔心有曲尺形通道供登攀。造型雄伟端庄,与于山定光塔东西相对,有“榕城双塔”之称。清道光间塔身倾斜,1957年重修。塔上浮雕佛像及碑刻,是研究五代闽历史与艺术的珍贵资料。塔旁“敕建贞元无垢净光塔”碑,是前身塔所遗。

清真寺

在福建福州市安泰桥下。据寺碑称,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不合史实。按此地原为五代时闽王王继鹏的太平宫,后晋天福元年(936年)改为万寿院(佛教寺),元至正间始归伊斯兰教,改造为清真寺。《闽都记》云:国朝初建,名“真教寺”,俗呼“礼拜”,色目人礼拜诵经于此。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毁于火,是年冬重建,越八年始落成。重建的寺,属东方建筑形式;大殿单檐五脊顶,深广均五间,成正方形,为礼拜堂。前有华表,左右两庑为茶厅、房廊、厨舍等。现存大殿为1955年重建,改为工字形。寺内有永乐圣谕、嘉靖重建清真寺记等石碑。是福州唯一的伊斯兰教寺。

鼓山

别称“石鼓”。在福建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延表数十里,有屴崱、白云、鼓子诸峰,最高点海拔969米。以山巅有巨石如鼓,故名。山中涌泉寺是福建著名寺院。寺东灵源洞、听水斋、白猿峡一带,岩石嵯峨,摩崖密集,誉称“石鼓都会”。寺西苍松翠柏,曲径通幽,有鼓山十八景、白云洞诸胜。山上屴崱峰俗称“绝顶峰”,可观日出。寺西南为登山石板路,长3公里,石磴达二千五百余级,沿途青松夹道,有观瀑、半山、更衣等五亭”,1954年另辟盘山公路,自市中心有车直达寺前。19年义建造松涛楼,接待游客。

鼓山十八景

俗称十八洞。在鼓山涌泉寺西,狮子峰下。岩壑幽奇,山径盘曲,苍松成荫,攀登远眺,福州市、郊全收眼底。宋时建望州亭,今废。附近有岩洞,广16米,深7米,洞内有一壑清泉,洞前插一片石壁,占人取达摩面壁之义,名“达摩洞”。洞周有石灶、仙猿岩等胜迹。清咸丰四年(1854年)辟八仙、降虎诸岩洞,铺设通联的石硷、石径,使游览线延展2公里以上。三十来处岩洞和景物分别题有标名,达摩洞口的石壁上则综合品题,有达摩面壁、仙猿守峡、玉笋成林、福寿合图等富有诗意的十八佳句,“十八景”因此而得名。近年来又整修通道,增建楼阁廊亭。

鼓山摩崖题刻

在鼓山上。山上岩壑幽奇,镌刻在岩壁上的摩崖题刻约有四百段,多分布在登山古道,屴崱峰、白云洞、十八景、灵源洞等地,尤以灵源洞一带最为密集。明谢肇淛《鼓山志稿》说:“宇内名山铭刻之多,未有逾是山者;入灵源洞里许,削壁林立,殆无寸隙。”灵源洞有摩崖题刻二百余段,真草隶篆俱备,宛如一座书法宝库。著名石刻有宋代蔡襄、李纲、赵汝愚、朱熹,以及当代郭沫若等题刻。

千佛陶塔

在鼓山涌泉寺。计一对。烧造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原立任福州市南台岛龙瑞寺,12年移此,分立在天王殿前,东名“庄严劫千佛宝塔”,西名“贤劫千佛宝塔”。塔为陶质,上施釉,作紫铜色。仿木构八角形楼阁式,计九层,高6.83米,座径1.2米,自下而上宽度逐层缩小。系分层烧造,然后拼合而成。塔壁共贴塑佛像一千零七十八尊,檐角下悬有铃锋,塔顶压宝葫芦,塔座塑有狮子、力土和各种花卉图案,井有题识,记烧造时间以及施舍者和工匠姓名。以陶烧造的大型宝塔,为国内罕见,是研究宋代建筑艺术的珍贵资料。

白云洞

在鼓山西北隅,距涌泉寺约7公里。洞在悬崖陡壁间,广约16米,深5米。堵为佛堂、僧舍。有石为天,不施片瓦。洞外雨丝纷垂,淋不到窗棂;白云缭绕,迷蒙满洞。从洞口俯视,危岩如削壁,长涧若深渊。古人云:“白云之奇,不在洞而在径。”即指从山下登洞的沿岩险径。登此洞需穿过三座危岩阻梗的三天门,爬越一段两侧深涧的龙脊道。沿途有化龙桥、印月潭、龙舌岩、天梯、观瀑台、吼雷湫、时佛岭等诸胜。

涌泉寺

在鼓山半山腰的白云峰麓。海拔455米处,占地25亩。此地原为一积水潭,五代粱开平二年(公元908年),闽王王审知填潭建寺,请名僧神晏来居。宋真宗赐额“涌泉禅院”,明永乐五年(1407年)改称寺。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毁于火,天启七年(1627年)重建。现存主要建筑物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钟鼓楼、白云堂、明月楼、圣箭堂、藏经殿、回龙阁等,均清及近代重建。规模雄伟,列为清末福州五大禅寺之一。寺以藏经、藏版驰名国内外。有明代南北藏、清代龙藏、日本续藏等,还有明清两代本山高僧元贤、道霈等著述和其他翻刻计七千五百多册,尚存明清经版万余方,和苦行僧刺血书写的佛经六百七十五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