缥缈旅行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游览路线

文章内容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什么剧种_梁山伯与祝英台

tamoadmin 2024-08-17
1.历史上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真的吗?2.梁山伯与祝英台到底是一个时代的人吗?为什么有的史书说其并非一个时代的人呢?3.梁山伯与祝英台主要讲的是什么?4.梁山

1.历史上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真的吗?

2.梁山伯与祝英台到底是一个时代的人吗?为什么有的史书说其并非一个时代的人呢?

3.梁山伯与祝英台主要讲的是什么?

4.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是哪个朝代的?那朝代皇帝叫什么

5.梁山伯与祝英台相差一千多岁,“梁祝”的千古绝恋是如何诞生的?

6.祝英台和梁山伯的故事是真的吗?祝英台结局真的殉情了吗?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什么剧种_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讲的是祝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州游学,途中遇到会稽来的同学梁山伯,两人便相偕同行。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始终不知祝英台是女儿身。后来祝英台中断学业返回家乡。梁山伯到上虞拜访祝英台时,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红妆,欲向祝家提亲,此时祝英台已许配给马文才。之后梁山伯在鄞当县令时,因过度郁闷而过世。祝英台出嫁时,经过梁山伯的坟墓,突然狂风大起,阻碍迎亲队伍的前进,祝英台下花轿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坟墓塌陷裂开,祝英台投入坟中,其后坟中冒出一对彩蝶,双双飞去离开了尘世。

扩展资料: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简介与影响: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汉族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其他三个是《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其中,《梁祝传说》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自西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惨爱情所感染。《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齐名。

历史上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真的吗?

爱情是这个世界上最神秘的,所以古往今来多少描述爱情总是带着那些最美好,最也是最牵动人心的故事。比如七仙女和董永,比如白娘子和许仙,再比如梁山伯和祝英台。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一直被后人广为赞美,并且成为这些爱情类型典故里凄美的一个传说。祝英台女扮男装进学堂和梁山伯相识,之后相爱。却又因为门第之差最后梁山伯去世,祝英台自尽在梁山伯坟墓前,两人在死后幻化为蝴蝶双宿双归。

祝英台和梁山伯实际上的历史情况,这两个人相距了三百多年。一个是南北朝时代,而另一个却是宋朝。祝英台在当时得了一种那个年代无法启齿的病况,后来祝英台去世。祝家就给寻找一个合适的墓地。在这个时候机缘巧合的就在墓地上挖到了梁山伯的棺木。并且看到有碑名。

祝家打听到梁山伯英年早逝并未娶妻。所以祝家灵机一动,便把祝英台的遗体和梁山伯合葬。于是就有了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冥婚一说。为了给后人留下美好的记忆,祝家聘请了人专门为梁山伯和祝英台杜撰了一个生死相依的爱情传说。

于是后来我们所知道的这个感天动地的爱情就是出自于祝家的用心良苦,出于他们对于自己女儿的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其实更多的是当时作者本身被祝英台家人寄予的那种无私的大爱,以及对于自己女儿逝去痛心的缅怀。

每一段流传下来的故事总是有它本身的意义。不管是当初真实的还是杜撰的,作者本人在著作这本书时寄予的感情,是其他任何读者无法完全领会的。

有时候活着,真相并不完全重要,甚至于有一些美好的谎言会更人容易接受,更带给人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愿有心人终结善果。

梁山伯与祝英台到底是一个时代的人吗?为什么有的史书说其并非一个时代的人呢?

一、故事是虚构的,原因如下:

首先,“梁山伯”确有其人。史载:“梁山伯,会稽人,生于东晋穆帝永和壬子年三月一日(公元352年),东晋简文帝咸安年间,举贤良为县令,卒于东晋孝武帝宁康癸酉年八月十六日辰时(公元373年)。”梁山伯在县(今宁波、鄞州区一带)做过两年县官,死时仅22岁。

史料还详细记载:“梁山伯率领当地百姓兴修水利工程,积劳成疾,死后葬于西清道源九龙墟。”根据19年8月在宁波梁山伯古墓址考古发掘看,出土的晋朝绳纹水井罐、水波纹四系青瓷罐、双素纹三兽足熏炉、谷仓等陪葬品,显示该墓主人与“县令”身份相符,且墓址就在今日鄞州区的“九龙墟”。另从墓砖、墓形规制判断证实该墓属晋代无疑。

其次,“祝英台”是虚构的。据史料记载,梁山伯生前为官清正,深受百姓爱戴。他英年早逝,百姓万分悲痛,葬其于九龙墟时,发现已有一穴“祝英台女侠之墓”(古墓)。古墓中的“祝英台”,并非传说中的“同窗求学祝英台”。

二、梁祝简介: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其他三个是《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

其中,《梁祝传说》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自东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惨爱情所感染。

梁山伯与祝英台主要讲的是什么?

有资料这样记载: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百姓将其厚葬,年久墓碑下沉于地下。梁为浙江宁波府鄞县县官,清正廉洁,中年丧妻,无子,死后入葬时刨出祝之墓碑,众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而为梁择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据查证,此记载最初版本为82年报刊山海经搜集的浙东民间百姓口头故事,并非历史资料记载,而事实上根据晋代谢安有感于梁祝故事上报朝廷,封祝英台墓为“义妇冢”的历史事实,以及早在唐、宋、元三朝均有史籍明文记载两人姓名及生平事迹,且梁祝传说早已于唐宋年间传入高丽,宋朝高丽史籍中明文记录两人姓名及生平故事的情况看来,此“两朝说”为民间百姓的主观臆想,可信度有待商榷。 目前有关梁祝的主要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 (1)据魏晋史学家考证,“梁祝”故事发源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马乡镇,故里遗址现有梁祝墓、梁庄、祝庄、马庄、红罗山书院、鸳鸯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桥(草桥)及梁祝师父葬地邹佟墓等。 (2)据山东省济宁市文物局副局长、济宁市梁祝研究会会长、著名的梁祝文化专家樊存常先生考证, 梁祝包括马文才,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他们的籍地都在孔孟之乡。唐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济宁市邹县(今微山县)马坡村,有梁祝合葬墓,并立有“梁山伯祝英台之墓”的石碑,元代济宁市梁祝读书处邹县峄山上有梁祝石像,陈云琴游峄山写有七绝《万寿宫梁祝像》云:“信是荣情两未终,闲花野草尽成空。人心到此偏酸眼,小像一双万寿宫”,明朝皇帝钦差大臣、南京工部右侍郎、前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崔文奎巡视济宁马坡时发现唐朝修建的老梁祝墓破旧不堪,奉旨重修梁祝墓,2003年10月27日,山东省济宁市梁祝文化研究会和微山县人民,隆重举行了梁祝墓碑的复出仪式,这是全国现有九处梁祝墓中,惟一的一块墓碑,立碑人崔文奎身份为明朝皇帝钦差大臣、南京工部右侍郎、前督察院右副都御史,为中国历史上见证梁祝故里官方人物之中官位最高、职位最重、权威性最大的一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贺学君女士,山东省民俗学会原会长李万鹏,山东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民俗研究所所长叶涛等专家学者参加了出土仪式。此碑的出土,引起了国内外重要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与巨大轰动。而且从崔文奎向明朝皇帝“书以奏名”、而至得到当朝皇帝应允“奉敕”到“丁酉贡士前知都昌县事古邾赵廷麟撰;文林郎知邹县事古卫扬环书;亚圣五十七代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元额”,可以看出重新修缮梁祝墓此事上至当朝皇帝、中央官员,下到江西都昌县事、邹县地方县事及其他当朝名士都参与了此事。由此足以可见:梁祝故事发源地及梁祝二人故里究竟在何处在明朝官方乃至朝廷早已得到确认并达成共识。根据碑文记载和实地考察,传说中的梁祝故事原地为济宁市。其理由是:在时间上马坡石碑是记录梁祝故事最早的。不要说该碑根据外纪所记,即便是立于正德十一年,也大大早于晚清时期的《宁波府志》、《宜兴志》;从地理方位及故事情节发生地点之间的距离来看符合实际。 关于梁祝故事的产生年代问题,樊存常认为,根据梁祝墓祭碑碑文推测,此故事最早应产生于汉代。三国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没有产生此类故事的社会背景,选官制度也不可能让梁祝去追求读书做官之路,唯有社会安定,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汉代才有梁祝故事产生的土壤。另外,而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关考古专家在对梁祝墓周围的墓地进行勘探发掘时,发现有很多汉代墓葬,并出土有陶罐、泥人、动物兽等。据此,可进一步推断此墓为梁祝汉代合葬墓。同时祝英台所在村庄九曲村发现了大量汉代石碑,其中一小块残破的汉代石碑上面刻有几个祝姓字样。这块小碑令专家很兴奋,这说明汉代九曲村的确曾经有祝姓人氏生活过。这是梁祝为汉代济宁人极为有利的证明。 (3)江苏宜兴的梁祝文化研究者长路晓农则认为,从历史记载看,梁祝故事的文字记载最早在宜兴。江苏学术界、史志界、旅游界的多位专家认为:从宋咸淳《毗陵志》至明代冯梦龙的中,都有大量文字及其他证据显示,梁山伯和祝英台系宜兴人氏。 (4)梁祝文化研究专家、宁波市鄞州区文联麻承照说,根据他对《鄞州县志》的研究,梁山伯应是鄞州人,祝英台应是上虞人。 (5)汝南传说:在晋代,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3年,却未能看出祝英台是女儿身,后来祝英台被许配马家。梁山伯求婚不成,一病不起,临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轿经过的路边,让自己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得知后,身穿孝服出嫁,轿子经过梁山伯坟时,下轿拜祭撞死在柳树前。 (6)梁祝传说产生于晋朝。现存最早的文字材料是初唐梁载言所撰的《十道四蕃志》。到了晚唐,张读所撰的《宣室志》作了文学性渲染,可见其大致轮廓:“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友,方知其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逢裂陷,祝氏遂并葬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 (7)其他史籍记载: 1、唐初(公元705-732年)梁载言《十道四番志》记载:“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2、唐初(公元705-732年)梁载言《十道志》记载:“善权山南,上有石刻曰‘祝英台读书处’。” 3、中国的梁祝故事,流传到国外至今发现的最早要属近邻朝鲜、韩国了。新近研究发现,在五代十国至宋代(918一1200年)时期,唐代著名诗人浙江余杭人罗邺的七律诗《蛱蝶》,已被高丽王国时代人辑人了《十抄诗》,其中有“俗说义妻衣化状”的诗句,指的就是梁祝的故事,并且衣化为蝶。到中国宋代,高丽人编辑的《夹注名贤十抄诗》,不但收入了罗邺的《蛱蝶》诗,而且在注释中加上了一段《梁山伯祝英台传》。这是至今看到的最早流传到国外的梁祝故事,而且从“女扮男装”到衣裳“片片化为蝴蝶子”,比较全面完整地叙述了梁祝故事。可见,梁祝文化走向世界,历史久远。而且以后几乎传遍了整个朝鲜半岛。 (819年7月,宁波的梁山伯庙出土一座晋代墓葬,墓的位置、规格和随葬器物与志书记载的梁山伯鄞县县令身份和埋葬地相吻合,被认为是可信的实物资料。 (9)20世纪50年代,著名作家张恨水在创作长篇《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曾根据民间传说,考证出10处起源地:浙江宁波、江苏宜兴、山东曲阜、甘肃清水、安徽舒城、河北河间、山东嘉祥、江苏江都、山西蒲州、江苏苏州。 (10)有关梁祝的古迹,目前已发现17处包括读书处6个,坟墓10处,庙1座。专家普遍认为,梁祝读书处是受梁祝传说的影响后形成的,不能反证其源头。

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是哪个朝代的?那朝代皇帝叫什么

《梁山伯与祝英台》主要内容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

1、《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四大民间故事之一,主要的人物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讲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去学院学习,在这里认识了梁山伯,由于志趣相投,并且二人是同桌,他们就成为了好朋友,有一次,梁山伯去祝英台家里找她,发现祝英台是女生,便喜欢上祝英台,并且去提亲,但是祝英台的父亲觉得梁山伯没有钱,并不同意他们两个人在一起,便让祝英台嫁给了别人,梁山伯知道后抑郁而死。

2、在他死之前告诉自己的父母,要在自己死后埋在祝英台到马家的路上,在祝英台结婚的的那天,她的丫鬟发现了梁山伯的坟墓,便告诉了祝英台,祝英台不顾其他人的反对,去了梁山伯的坟墓前悲痛欲绝,忽然电闪雷鸣,祝英台跳进了梁山伯的坟墓裂缝中,然后,两个人变成了一对蝴蝶。

3、《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感动了所有人,他们的故事还被翻牌为电视剧,话剧,广为流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便是对他们的爱情故事最好的说明。

梁山伯与祝英台相差一千多岁,“梁祝”的千古绝恋是如何诞生的?

东晋,但是不能确定是哪个皇帝。

近代研究家蒋瑞藻(1891—1929)最早提出,梁祝传说最初产生在东晋。他所依据的,是辗转引述的宋徽宗大观间明州知事李茂诚所撰的《义忠王(梁山伯)庙记》,其实也属于传说性质,并非严格的史料。

但至20世纪30年代,诸家已对东晋说大致取得了共识。钱南扬说得最准确和肯定:“这个故事托始于晋末,约在西历四百年光景,当然,故事的起源无论如何不会在西历四百年之前的。至梁元帝入《金楼子》,中间相距约一百五十年。所以这个故事的发生,就在这一百五十年中间了。”

扩展资料:

主要内容

越州上虞县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出外求学,但是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于是就和丫头银心乔装成男子,前往越州城读书。二人在半途遇见了也要前往越州念书的鄞县书生梁山伯及书僮士久,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见如故,遂结伴同行,前往越州。 

在越州三年期间,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离,白天一同读书、晚上同床共枕,祝英台内心暗暗地爱慕梁山伯,但梁山伯个性憨直,始终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

有一次清明节放、二人去镜湖游玩的时候,祝英台借景物屡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无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后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可是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马文才得知,马文才也知道祝英台原来是个女的了。

后来家人写信催祝英台回家,临走前,祝英台留一封信告诉梁山伯「、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后去祝府提亲。

但是梁山伯却以为是三个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个月后才去提亲,等到梁山伯欢欢喜喜赶到祝家时,才知道马文才已经抢先一步提亲、并且下了聘礼,梁山伯只得心碎地离开,祝英台沿路相送、难舍难分。 

梁山伯回家后,相思病重,写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药方,表示病情绝望了,同时希望祝英台能前来探望一番,祝英台则回信告诉梁山伯,今生无缘,只希望二人死后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

后来梁山伯病逝,祝英台意应允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亲队伍必须从南山经过,并且让她下轿祭拜梁山伯。

当祝英台下轿拜墓,一时之间风雨大作、阴风惨惨,梁山伯的坟墓竟然裂开,祝英台见状,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坟墓马上又合起来,不久,便从坟墓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

百度百科--梁山伯与祝英台

祝英台和梁山伯的故事是真的吗?祝英台结局真的殉情了吗?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痴男怨女,它与《天仙配》、《孟姜女传说》、《白蛇传》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多少剧演绎着他们的凄美爱情,一曲“化蝶”传唱着千古绝恋!

可是,谁能想到历史上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并非同时代人,两人竟相差了一千多岁!

据历史记载,梁山伯是明代宁波府下属的一名县官。梁山伯为官清廉、秉公执法,深受当地老百姓爱戴,被称为“梁青天”。

他在任9年后去世,因其没有后人,当地长老为他择地安葬。但是动土后却发现,原定的地址下已有一墓穴,墓碑正面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反面则镌刻着墓志铭。

墓志铭的大概意思是说:祝英台是南朝时期陈国的一位女侠,她生前劫富济贫,专杀贪官污吏,曾三次到贪官马太守家盗银接济百姓。最后一次不幸中了马太守儿子马文才的埋伏,最终被残忍地,分尸野外。当地老百姓感念其仁义,不顾官府恫吓,凑钱购置了棺木,将其安葬,并镌文为记。

因经年日久,岁月变迁,坟墓逐渐陷入地下,直至梁山伯下葬!

出现这种情况谁都不曾料到,且墓地是提前看过风水后选的,亦不能随意变更。

最终,一位老人提出:“既然梁山伯与祝英台都是为穷苦百姓办事的善人,又都是形单影只,为何不替他们合造一座坟呢?”

于是,大家一起动手将梁山伯与祝英台合葬于一处,并在墓前为两人重新竖碑。碑文中祝英台的名字用红漆,表示她是为百姓流血而死的女侠;梁山伯的名字用黑漆,表示他是包龙图式的清官。

多年后,文学家将梁山伯、祝英台以及马文才结合在一起,大胆想象、创作。

又因通常墓碑上黑漆表示已故,红漆表示未亡,就有了梁山伯先故去,祝英台追随爱情、双双化蝶的爱情悲剧。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祝英台女扮男装去学院读书,与同学梁山伯相爱,可是祝英台最后却被家里人许配给了马家。梁山伯闻之忧伤,得急病而死,祝英台则在祭拜梁山伯的时候,跳进了梁山伯的坟墓殉情,传说二人化作了蝴蝶。

 西方将《梁山伯与祝英台》称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经典中的经典。但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只是民间传说,历史上真有其人其事吗?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是在晋朝时期,祝英台的祖上两代都是朝廷将领,他们曾追随祖逖、陶侃、桓温等大将军北伐,立下了很多军功。祝英台从小就听长辈们讲述各种征战故事,所以立志要做一位巾帼英雄,而不是柔弱的大家闺秀。

 十四岁时,祝英台央求父母送她入学读书,以弥补她身为女子而不能上阵杀敌的遗憾,父母拗不过她,只好将她女扮男装送进了书院。在书院里,祝英台认识了梁山伯,二人志趣相投,便结为了异姓兄弟。后来,祝英台对梁山伯日久生情,但是又不敢告诉梁山伯她的女儿身份,结果直到三年之后毕业了,祝英台回到家,梁山伯才知道她居然是个女的,这才情窦初开。

 可惜,梁山伯开窍开得太晚了,因为祝英台回家以后就被父母许配给了有钱有势的马家。等梁山伯急急忙忙赶到祝家时,祝家与马家婚约已成。祝家和马家都是体面人家,悔婚这是不可能的,两家都丢不起这个脸。最后,祝英台只好想出了一个拖延战术,她让梁山伯考取功名,等梁山伯有了功名,就可以以官威压一压这门婚事了。

 梁山伯有了动力,一下子就考中了功名,可是还没等到他向祝英台提亲,他就病逝了。此时的祝英台已经拖到了二十岁,她被家人催婚,听闻梁山伯去世的消息,她才万念俱灰的答应了嫁到马家。

 在成亲的路上,经过梁山伯的坟墓时,祝英台前去祭拜,结果众人只看到一阵大风,然后坟墓打开了一个缺口,祝英台纵身一跃就跳了进去。等大家回过神来,梁山伯的坟墓已经恢复原状,只是祝英台从此消失了。人们都说,祝英台为了梁山伯殉情,他们俩变成了蝴蝶。

 古人迷信,认为这一切都是天意,就连朝廷都啧啧称奇,但是如果大家仔细探究祝英台在一片大风和坟墓突然开出一个缺口时消失这件事,其实祝英台应该是同时遇到了龙卷风加地震,只不过这两个自然现象非常凑巧的撞在了一起,结果就成了这样。所以,严格说来,祝英台并不是给梁山伯殉情了,而是很倒霉的遇到了两种自然灾害,遇难了。

 大概这就是传说中的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了吧。大多数人都认为祝英台的历史原型是会稽内史夫人谢道韫,一个有名的才女,她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